要使黑龍江樟子松苗更快生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guān)鍵種植步驟和管理措施:
一、科學選擇育苗地
樟子松幼苗的生長對土壤條件有一定要求,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為宜。這樣的土壤條件有利于樟子松根系的生長和養(yǎng)分的吸收。同時,應避免選擇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這些地塊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長。
二、種子處理與催芽
精選種子:在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精選,剔除干癟、破損、帶有病蟲害癥狀的種子。
消毒處理:利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硫酸亞鐵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浸泡一定時間后撈出沖洗干凈,以降低后續(xù)病蟲害的出現(xiàn)概率。
催芽處理:可采用混沙埋藏法進行催芽。將消毒后的種子與濕沙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挖好的沙藏坑內(nèi),覆蓋草簾等物進行保濕催芽。催芽期間要注意翻動種子和適量澆水,以促進種子發(fā)芽。
三、適時播種與合理密植
播種時間:樟子松宜春播,當平均地溫達到7~9℃以上時即可播種,一般在4月中上旬進行。此時溫度適中,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的生長。
播種方法:播種前要確保土壤澆透底水,待床面稍干后進行播種??刹捎貌シN機或手推播種磙進行播種,保持幅度3~5cm、行距8~10cm。播后及時鎮(zhèn)壓,并覆蓋0.5~1.0cm厚的表土。過厚的土層會影響幼苗的出土。
合理密植:播種量要適中,通常每畝播種量4~5kg。在幼苗生長期間,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間苗,以保持合理的密度。
四、加強田間管理
澆水與排水:在出苗期要保持田間持水量在60%左右,灌水應在午后進行。在生長初期,即出齊苗至6月末,灌水時應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則;速生期,即78月份,應每隔35天灌1次透水;到8月下旬后,為促進苗林質(zhì)化以便順利越冬,土壤不是特別干旱時,可每15天灌水1次。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積水導致幼苗死亡。
施肥:樟子松對于肥料的需求量較大,應結(jié)合生長情況確定追肥時間、追肥量和追肥頻率。在初生葉階段需要進行追肥,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在追肥時可以選擇將肥料和水進行混合,盡量選擇在傍晚時間進行追肥,避免肥料過多出現(xiàn)燒苗的現(xiàn)象。在樟子松速生階段需要重點使用氮肥,在后期生長階段主要使用鉀肥,以強化木質(zhì)化程度。
除草與松土:在樟子松生長期間,要定期進行除草和松土工作。除草可防止雜草與樟子松爭奪養(yǎng)分和水分;松土可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除草可用除草醚,在播種時把除草醚拌在覆土中或覆土后把稀釋的除草醚均勻地噴灑到床面上。
病蟲害防治:樟子松在生長期間可能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因此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可采取噴灑農(nóng)藥、加強田間管理等方法進行防治。在播種時在覆土中混拌五氯硝基苯,出齊苗后每隔710天噴1次1%波爾多液,連續(xù)45次,可控制樟子松苗期的各種病害。
五、越冬保護
為防止越冬苗木發(fā)生生理干旱而枯死,應于上凍前對苗木進行覆土防寒。即在11月中旬左右土壤解凍前進行埋土,把步道土拍碎覆于苗床上,厚度15~20cm。在翌春土壤化凍達20~30cm時,分1~2次撤土,撤土后及時灌水。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選擇育苗地、種子處理與催芽、適時播種與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以及做好越冬保護等措施,可以使樟子松苗更快生長。